DataTrek Research的聯(lián)合創(chuàng)始人尼古拉斯·科拉斯(Nicholas Colas)在周四的報告中表示:“我們認為這是對投資者的好消息,因為市場已經恢復正常狀態(tài),基本面再次占據(jù)主導地位。” 他指出,美國的大型成長股和科技股結束了“一個持續(xù)過長、不健康的關系”,之前它們與長期國債收益率的價格回報呈正相關。
國債價格和收益率呈反向關系,國債價格下跌時,收益率會上升。隨著美聯(lián)儲在2022年加息應對美國飆升的通脹,債券和股市都在那一年下跌,成長股似乎對加息尤為脆弱。
以追蹤納斯達克100指數(shù)的Invesco QQQ信托基金為例,這只受歡迎的ETF在2022年大幅下跌,跌幅超過標普500指數(shù)。當年QQQ ETF的股價下跌了33.1%,而標普500指數(shù)則下跌了19.4%。
科拉斯表示:“除非我們再次看到加息沖擊,否則美國的大型科技股和成長股現(xiàn)在‘已經擺脫了與長期收益率的艱難關系’。”
科拉斯表示,從QQQ ETF與iShares 20+年期國債ETF的價格回報相關性圖表來看,科技股與債券的“反復不定的關系”顯而易見。
他指出,去年以來科技股與債券的相關性下跌,正好與2021年的戲劇性上升相呼應。
科拉斯提到:“與普遍看法相反,長期國債的價格走勢與美國科技股和成長股通常呈現(xiàn)出適度的負相關性,自2003年以來的平均值為-0.25。”
他進一步解釋:“人們本以為高估值的股票,似乎依賴于低折現(xiàn)率,會與長期國債一起波動,但事實并非如此。驅動股票價格的,始終是這些公司的基本面。”
盡管自2003年以來長期國債與科技股的相關性一直是負數(shù),但科拉斯認為,投資者“過去幾十年已經經歷了這一規(guī)則最顯著的例外。”他說,這種正相關既有“好的一面”也有“壞的一面”。
2021年相關性上升至0.19被他認為是“好的一面”,因為在美聯(lián)儲實行零利率政策和疫情后科技股蓬勃發(fā)展的背景下,QQQ ETF和iShares 20+年期國債ETF的回報都表現(xiàn)出色。
科拉斯表示:“2022年和2023年股市/債市的相關性既有‘好’的一面也有‘壞’的一面。” 在美聯(lián)儲加息且投資者擔憂衰退的情況下,國債和科技股的相關性一度升至0.2。但隨后,隨著利率穩(wěn)定和科技股反彈,相關性又略微升至0.2以上,因為衰退并未到來。
如今,科拉斯表示:“自2021年以來,納斯達克100指數(shù)和長期收益率之間的正相關時期,終于正式結束。”
根據(jù)Invesco網(wǎng)站的數(shù)據(jù),截至周三,信息技術板塊占Invesco QQQ信托基金(QQQ ETF)持倉的近51%。
該基金持有的科技股包括蘋果(AAPL.O)、英偉達(NVDA.O)、微軟(MSFT.O)、博通(AVGO.O)、思科(CSCO.O)、Palantir(PLTR.N)等。